這真是個讓人沮喪的話題,我們每個人,為什么非得要工作到60歲呢?
沒有多少人會像超人李嘉誠一樣,終生都對工作充滿激情,這個世界的大多數(shù)人都如此普通,普通得對長達40年的工作時間而深懷恐懼。如果到60歲才退休,那意味著從大學畢業(yè)到發(fā)白齒落,一生中最美好,最有價值的金色時光,都賣給了那個漫長、乏味、沒有自由的工作。
為了糊口、為了過優(yōu)渥的生活,為了被他人需要和認可,我們一生的辛勞其實只為了滿足這點欲望。在這個層面,不管是白領,中產,還是富人之間都失去了原有的差異,即使是貴如總統(tǒng),一年的自在時光也就夏日休假那幾天。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今天,不是工作侵蝕了生活,而是已經替代了生活。
想想真是絕望,如果一生都活得像只工蟻,不知道這樣的人生還有何意義。生而為人,原本是天大的幸運,但若連生活都不能自由主宰,連自己喜歡的事情也不能放手去做,連休閑時光也不能任意揮霍,那真是對這幸運的糟蹋和浪費。
退休吧,不需要用一生,不需要等人老齒脫,就讓我們四十而休。
在百度搜索“提前退休”和“40歲退休”,有上百萬條的消息,可是現(xiàn)實生活中,“四十而休”的概念,仿佛就像地球附近的某顆衛(wèi)星,美好得很模糊,想起來很虛幻,沒有多少人有把握提早對工作說不,瀟灑輕松得就像去看場電影。
是的,這并不容易。要有足夠的財務儲備,確保退休后能繼續(xù)過上有尊嚴的生活;要有離場的決心,相信你并沒有自己想像的那么重要,清楚在這個龐大得讓人恐懼的社會里,我們只是一顆微小的零件,世界不會因為某個人的離場而崩潰;更要知道,人生不能假設,沒有返程,在黃金的年華退休,是一生只此一次的機會。
幸運的是,我們處在一個新的經濟時代。今天的退休已不再像前輩人那樣,需要熬滿40年后,靠微薄的退休金消磨老年時光,談論米價和子孫,這個時代,財富的積累速度遠超前人,社會的保障愈加完善,多元的理財和投資方式亦可確保退休后的持續(xù)收入,我們有理由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四十而休。
這不是夢想,而是我們的終極理想。
快錢時代的新一代
物價上漲、股市起落、房價飛飚,沒有哪代人比今天這代人更焦慮自己的財富狀況,身邊每個人都在談論創(chuàng)業(yè)、基金和股票,每個人都在焦慮為什么自己沒有發(fā)財,焦慮為什么自己發(fā)財?shù)乃俣饶敲淳徛?/P>
在商界,這種焦慮催生了新的圈子文化,如果一個人在而立之年還沒能成為某個企業(yè)的高層管理人員,那么他到40歲都未必能夠成功。35歲的時候成為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40歲的時候將自己的公司轉手獲利,就此引退,在某個小島的沙灘上享受人生,這就是新一代人的奮斗目標。
在正當年時放棄蒸蒸日上的工作,若是在以前,肯定會被視為一種魯莽而愚蠢的選擇,如今則越來越受到推崇。即使是西方世界中最勤奮工作的美國人,如今的退休年齡也比50年前提早了5年,并且還將繼續(xù)提前,而根據(jù)美國勞動局所作的一項調查,有將近30%的大學生說他們希望在40歲時退休。而在更懶散,福利待遇更好的西歐,不工作的適齡人數(shù)更多,美國憤青摩爾拍過一個紀錄片Sicko,講述西歐福利制度的,故事里有個情節(jié)就是,一個其實健全的人,還可以輕松搞定政府資助去海邊休假一個月。這種“大白天喝著啤酒,無所事事”的生活態(tài)度,其實正是對快錢時代的一種反叛。
錢掙得越多越快,代價就是真實生活越來越不安。世界經濟一體,科技越來越發(fā)達,資訊鋪天蓋地,我們知道的事情越來越多,與此時,需要來保證安全感的物質也越來越多,房子、汽車、信用卡賬單、手包、衣服,欲望鋪天蓋地,焦慮無時無刻,在38歲就選擇退休的某公司銷售總監(jiān)林剛說:“當我在一筆一筆地談生意,不停地占有財富的時候,我自己的生活也被完全占有了,當時我就知道生活不該是這樣的,F(xiàn)在,我不再占有,也不被占有,我終于可以控制自己生活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