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龐大的就業(yè)群體和人才群體,求職者的壓力都很大,而一些騙術則越來越精明。大部分求職者都不同程度地被招聘陷阱坑害過,在此提醒求職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以防上當。
收費陷阱
偽裝方式:招聘中以不同名目收勸苛捐雜稅”是最常見的招聘陷阱之一,這個招數對于很多應聘者來說都是“溫柔的陷阱”。對方往往以已經招聘錄用,需要收取押金、保證金的借口,或者以入職培訓的名義,騙取求職者的費用。
識別方法:
這類詐騙的面試過程往往特別簡單,對于你的學歷、工作經驗等各方面的條件幾乎都沒有要求,只是派個人和你進行簡單的幾句閑聊或者鼓動,然后就非常激動迫切地告訴你已經被錄用;而對于公司的具體情況,要么就是避而不談,要么就是瞎編亂造。同時,還會對你以后的工作許以高薪、工作環(huán)境和內容非常輕松等諾言。在輕松許諾工作的同時,對方就會對你提出收費要求(包括風險押金、培訓費、服裝費、建檔費等)。但是,國家已經有關于“用人單位不得以收取押金、保證金、集資等作為錄用條件”的明文規(guī)定了,如果用人單位不遵守這項規(guī)定,你就該懷疑他們的真正動機了。
試用期陷阱
偽裝方式:主要表現方式是,以試用期的名義,來獲取廉價的勞動力。試用期陷阱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各種理由告訴求職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無奈之舉,從而再以很少的薪水繼續(xù)招聘同樣也不會熬過試用期的新人,周而復始,降低成本。另外一種手段就是非法延長試用期,常常是半年的合同試用期就占去了三個月。一些單位為了減低用人成本,利用試用期的低薪了解個沒完沒了,半年的合同試用就三月。
識別方法:
關于試用期,勞動和社會部《關于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早已做了規(guī)定,勞動合同期限少于6個月的,試用期不得超過15天;勞動合同長于6個月但短于1年的,試用期不超過30天;勞動合同長于1年但短于2年的,試用期不超過60天。
智力陷阱
偽裝方式:以考核求職者為借口,堂而皇之地占有應聘者的勞動成果。諸如在招聘時,要求應聘者翻譯復雜的文章、策劃文案、設計程序。
識別方法:
目前,很多中小企業(yè)甚至個別大型企業(yè)都利用求職者在應聘考試中急于表現自己的心理將公司內接下的項目作為考試題目直接交給應聘者完成,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情況下騙取應聘者勞動成果。招聘公司往往以考試為名,要求職者提供勞動,并無償占有其程序設計、廣告設計、策劃方案、文章翻譯等。
高薪陷阱
偽裝方式:這類騙術主要是利用了求職者急切渴望輕松獲得高薪職位的投機心理或者僥幸心理,通常是不問求職者的青紅皂白或者具體情況就斷然許諾能給高薪,讓很多應聘者怦然心動。
識別方法:
一般來說,這類騙術提供的職位都如同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完全不需要個人付出努力就能獲得高薪回報。
推薦工作陷阱
偽裝方式:這類陷阱主要存在于一些自稱是“職業(yè)介紹所”之類的地方,他們一般號稱能幫你找到或者推薦工作,只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
識別方法:
這些地方一般會主動出擊,要求幫你推薦工作,但是前提是你得繳納“推薦費”。
粉飾崗位陷阱
偽裝方式:招聘單位在招聘廣告上把職位寫成是“市場總監(jiān)”、“保險事業(yè)部經理”,結果到了崗位,應聘者卻發(fā)現其實是去做“業(yè)務員”、“保險代理員”等。有的單位也會以“到基層先鍛煉鍛煉”為幌子,欺騙求職者,使他們繼續(xù)工作下去。
識別方法:
求職的時候要搞清楚職位的具體內容,仔細分析,詢問工作細節(jié)。某些用人單位提供的虛而不實的職位,常常冠以好聽的頭銜,但是卻強調無需經驗,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 |